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本行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让物流银行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杠杆

    新闻背景: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日照是重要一极。座落在这里的日照银行成立于2000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日照银行紧紧围绕“打造精品银行,成就百年老店”的企业愿景,塑造了“中小企业银行”“市民自己的银行”“货币市场特色银行”“物流银行”四个品牌,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地方性银行到区域性银行的跨越。11年间,资产规模增长31倍。截至2011年末,资产总额394.89亿元,贷款余额225.86亿元;存款余额328.32亿元,在日照地区市场份额居同业第一位;2011年,实现利润10.67亿元、税金4.28亿元;主要监管指标达到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12.73%,资产利润率2.1%,资本利润率30.71%,不良贷款率0.6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583.43%。近五年在《银行家》全国城商行竞争力排名中均列前五位。现辖2家分行、26家支行、1个营业部。

  《财经界》:费董事长,日照银行的业绩有目共睹,特别在临港物流银行方面作出了可圈可点的创新,主要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哪些秘诀?

  费洪军:我们建设物流银行,既是贯彻落实银监部门关于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现阶段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动。

  “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对整个银行业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城商行身处转方式调结构,以及直接融资迅速发展、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同质化竞争突出的环境中,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如何立足区位优势,紧扣经济特点,读懂客户需求,理清商务脉络,是走出差异化、特色化道路的关键所在。因此,近年来,日照银行依托港口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特色经营之路,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物流银行”特色逐步彰显。

  至于秘诀谈不上,主要体会有三点,一是要牢牢把握住城商行的定位,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城商行的机制优势,三是要与具有成长基因的中小企业一起成长。以前我们对中小企业是分散式、一对一的支持,现在发展物流银行业务,对中小企业是链条式、成片式的开发与支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财经界》:能再具体谈谈吗?

  费洪军:同全国各地城商行一样,日照银行成立的初衷也是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2010年8月,银监会王兆星副主席来我行视察,了解到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81%、小企业贷款占比达58%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过几年卧薪尝胆,我行在日照的存款市场份额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下一步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在哪里?这时,我们重新反思“立足地方经济”的内涵,发现过去对这个“足”理解太单一了。1989年设立地级日照市时,国家明确定位“因港兴市”。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仅把这个“港”理解为“港务局”,而没有看到吸附在这块“磁铁”上的国内外客户。当时,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吞吐量计算货值,日照港过货量每年7000多亿,但在当地结算的却了了无几,为什么不能让它们“把根留住”?所以,我行下决心转型,把视野投向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充分发挥日照银行“机制活、决策快、效率高、服务好”的优势,全力打造“物” “流”“银” “行”四位一体的“物流银行”。简单地说,就是“物流”+“银行”。

  《财经界》:切入点在哪里?

  费洪军:我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都讲“顺藤摸瓜”,可好大一片瓜地,从哪个“藤”摸起?不如逆向思维,“顺瓜、摸藤、寻其根、找出栽瓜人”。这些年我们就是这样做的,确切说,是紧抓了三点:一是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一是日照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一是核心客户。

  《财经界》:为什么选择日照港?

  费洪军:日照港南邻连云港,北靠青岛港,这3个亿吨大港拥有过万亿元的物流和信息流,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产生了大量的资金流,是日照市经济发展的源头活力,是我们“立足地方经济”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所在。一个仅280万人口的年轻城市,既然能够有幸拥有在全国排前十位、年吞吐量过亿吨的新兴大港。那么,这个港口就一定能够承载、激活一家属于这座港城自己的城商行。

  《财经界》:双方合作已达到什么层面?

  费洪军:我们把“因港立市”全方位延伸为“依港兴行”,充分发挥日照港及周边港口集群大宗商品进口、疏运核心地位的优势,与日照港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以临港物流产业为突破口,深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站在全国看港口、站在港口看腹地,全力营销港口腹地企业,对包括鲁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以及上海、沿江内陆港口和渤海湾城市群等日照港广大腹地经济区进行物流银行营销服务,以“搭积木”“转魔方”的思维,有效组合现有金融工具,不断推出针对性强、多方共赢的金融解决方案,依托大客户做大“产业集群”,依托核心客户做长产业链,打造链条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物流银行平台。

  直白地说,就是以日照港为切入点,以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为基础,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或核心企业的信用绑定等风险控制技术,加上我行灵活机动的金融解决方案,为供应链、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融资和结算的服务,日照港口的货物流动到哪里,日照银行的金融服务就要跟到哪里,融资跟着产业链走,担保跟着上下游走!

  《财经界》:为什么选择“中远”为第三方?

  费洪军:渠道为王!因为“中远”有一个成型的客户网,有一个成熟的控制货物监管体系,还有大型国企的市场信誉度——日照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供应链有限公司在日照的下属企业,掌握着日照市场30%的客户资源,是日照综合实力最强的物流服务商之一,母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一家集船舶代理、货物代理、货物仓储、货物监管、物流方案设计等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物流企业。所以,我行与“中远”总部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将“中远”所掌握的信息流与企业物流、我行资金流相结合,打造特色金融解决方案,推出与企业上下游紧密契合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中远”的全方位合作,使我们的“腿”长了、“眼”远了。

  《财经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更多的是鼓励支持实体经济。

  费洪军:物流银行是一种围绕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借助大客户良好商业信誉、强大的履约能力给中小企业融资。即以核心企业为基准创建“1+N”或“1+N+1”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对有实力核心客户的责任捆绑,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针对链条上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等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银行提供的以货物销售回款自偿为风险控制基础的组合融资服务。通过提供链式融资,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连续、有序进行。

  在物流银行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运转。借助银行信用支持,为核心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赢得更多与大客户合作的商机,这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因此,它还被看成是破解部分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产而出现的融资难、担保难的良方。在物流银行中,核心企业是中心,中小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银行是其中的润滑剂。

  《财经界》:成效如何?

  费洪军:经过3年多的实践,目前我行的业务南到长三角,北到东三省,西到三晋大地,拓展到了8个省区32个城市,累计为102家中小企业发放物流融资110亿元,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和“中远”合作研发了与物流银行配套的银港通、保兑仓、四方合作等特色产品,在业界多次荣获创新奖,如“银港通”“物流银行”营销案例均获《银行家》杂志中国金融营销奖“金融产品十佳奖”。

  《财经界》:请您谈谈下步日照银行的主要发展思路。

  费洪军:目前,日照银行已设立青岛、济南两家异地分行,今年我们提出要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即巩固好日照地区市场,把两家分行发展成重要增长点。我们将抓住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机遇,立足港口区位优势,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经济带拓展机构,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拓展业务,打造专业化物流银行品牌,建设特色化区域性精品银行。

  《财经界》:祝愿日照银行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一路辉煌!

 

版权所有: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鲁ICP备09071929号 本站支持IPv6 地址:日照市烟台路197号